與創傷相關的惡夢說再見

文/台中靜和醫院 臨床心理師 洪于茜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面對難以承受的事情,總會想如果這一切是夢該有多好,但被創傷記憶困擾、惡夢連連的人來說,夢是真實且痛苦的,深深影響著生活。

經歷創傷事件,內心承受龐大壓力,最明顯的身心反應之一即是睡眠問題。日常生活壓力已容易引發失眠,創傷事件更是身心遭受巨大衝擊,對睡眠的影響是廣泛且長期。跟一般人相比,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有較高比例有失眠問題(入睡困難、睡眠中斷),而大多數患者都有做惡夢的困擾。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試想做惡夢時,從夢中驚醒,感受到強烈快速的心跳,以及夢中延續到現實的恐懼,身心處在警戒狀態,當然難再入睡。在壓力或創傷事件後,常會出現創傷相關的夢境,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就不再被困擾,但有些人的惡夢則會持續,長期影響下,對睡眠的焦慮無限上升,害怕眼睛閉上,又再次陷入惡夢裡,奮力掙扎卻越往下沉。

 

運用想像,重寫夢境

2010年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以意象預演療法(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治療夢魘疾患(nightmare disorder)(註1),有研究證據支持,能減少夢魘,提升睡眠品質,常應用於治療創傷相關的惡夢。不同於直接暴露法,要個案直面恐懼焦慮,執行意象預演時不直接討論事件細節,減少因創傷引起的強烈情緒反應。

意象預演療法由Barry Krakow開創,能分成知識教育和想像訓練兩部分,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增加睡眠和惡夢的相關知識後,才開始學習想像、改寫夢境及重複演練。當個案了解原理,腦袋和行為是一致的,通常會覺得幫助更多。依Krakow和Zadra提出的治療架構(註2),以下簡介相關內容:

(1)知識教育和認知重建部分:討論惡夢是如何影響睡眠,讓個案了解惡夢的功能,做夢被認為有情緒調適功能,在夢境中重新經驗壓力事件,能緩解情緒感受,幫助記住重要的事件細節,從生存觀點來看,記取危險可幫助人們在現實中改變行為,以遠離傷害。在療程中,透過教導和討論,改變對惡夢的歸因,了解慢性惡夢不全是創傷事件的延伸,部分是習慣,因此改變夢境是可能的。

(2)想像訓練部分:教導「想像技巧」,從日常事情開始練習(如:想像改變家具擺設、想像練習樂器),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下,每天固定安排練習時間。練習之後,才進入處理惡夢的環節,從引發較少情緒反應的惡夢開始,請個案自由改寫夢境,通常將負向改為正向內容,替代原本的惡夢腳本。

 

如果你深受惡夢困擾,建議先經過醫師、心理師或專業助人者的評估,了解真正的生心理病因,才能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喔!

 

 

註1:Aurora, R. N., Zak, R. S., Auerbach, S. H., Casey, K. R., Chowdhuri, S., Karippot, A., Maganti, R. K., Ramar, K., Kristo, D. A., Bista, S. R., Lamm, C. I., Morgenthaler, T. I.,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10). Best practice gu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nightmare disorder in adult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 JCSM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6(4), 389–401.

註2:Krakow, B., & Zadra, A. (2010). 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leep Medicine Clinics, 5(2), 289-29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