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懼籠罩你的睡眠,記得停、看、聽

文/政治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蕭帆琦 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sleep20160411-01

從早先的捷運隨機殺人案件、台南大地震,至最近發生的事件,皆可讓人格外感覺到生命的無常與脆弱。不管是直接經歷或親眼目擊,當我們面臨如此重大的壓力事件時,都有可能會因此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反覆地被痛苦的記憶所困擾,連在夢中都難以逃脫,或是對於參與重要活動的興趣及意願降低、難以感受到正向情緒等等。這些症狀,即是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關於PTSD與睡眠間的關聯,可以參見《真實的惡夢: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睡眠與治療》。)

然而,除了直接或間接參與或遇到該事件的人之外,在電視機另一頭的我們呢?

你是否發現,每次一遇到這樣悲傷的社會案件,按下搖控器,不管哪一台,幾乎都是在報相同的案件?翻開不同的雜誌或新聞,也都是在講述同樣的內容?甚至點開自己的FB,看到還是與案件相關的論述及討論?

這固然是社會大眾重視此類事件的例證,但同時,鋪天蓋地的電子媒體訊息、電視、電影或網路圖片,也使得我們不得不大量暴露在悲傷的創傷事件細節中,有時甚至會讓觀眾也開始出現如負面情緒增加、過度警覺、睡眠異常等不適的情況。

2015年,Richardson等人即嘗試去模擬創傷經驗,讓34位健康成人隨機分派成兩組,一組觀看創傷影片(內容分別為4分鐘的女性被強暴的影片及4分鐘男性受到死亡威脅的影片),另一組則是觀看讓人愉快的影片,而這兩組的影片皆為8分鐘。結果發現,相對起觀看快樂影片的那一組,觀看創傷影片組的人需要更長的入睡時間,且睡後清醒時間也有比較高的傾向。(註1)

試想,單單是觀看8分鐘的影片,就有可能影響到你嘗試入睡的時間,更何況是我們重覆再重覆,一再地暴露在各種創傷事件細節中呢?而你是否也感覺到近期生活彷彿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陰影,感覺有些不安,睡眠也不太安穩呢?

如果察覺到自己出現這樣的症狀,可以先嘗試以下三個步驟:

下瀏覽或閱讀相關的資訊,按下搖控器的轉台鍵(當然是不要再轉到報導同樣事件的頻道了),闔上那些有相關細節的報章雜誌,將注意力從FB相關文章中轉移。

看自己或家人朋友目前的狀態,是否感覺到強烈的負向情緒(例如:憤怒、悲傷)?而這些情緒是否也開始對你產生更多的影響,例如,參與外界的活動意願開始降低,睡眠較不穩定?

聽身邊人,或是自己的不安與害怕。當身邊的家人,特別是小朋友,已經受到影響時,我們應該聽聽看他們的不安與害怕。因為,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該學著如何將悲傷與痛苦轉換成正向的能量,並盡力協助自己與他人去面對。

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只有我們互相陪伴,才有可能直視死亡所帶來的恐懼。

願天佑所有受苦難的靈魂。

註1:Richardson, C., Gradisar, M., & Pulford, A. (2015). The development of insomnia or the plasticity of good sleep?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cute changes in sleep and insomnia resulting from an analogue trauma.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13(1), 19-3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