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睡覺時牙齒仍用力磨動?一起認識夜間磨牙

文/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 洪于茜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夜間磨牙(sleep bruxism)是指在睡眠時咬緊牙關或磨動牙齒,磨牙者常沒有自覺,大多是家人或枕邊人半夜聽到怪異聲音,才發現有磨牙情況。如果不知道是磨牙的聲音,聽到怪異聲響迴盪在房間,常令人睡得不安穩,影響床伴的睡眠。

 

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有磨牙的表現,兒童磨牙的比例較高,隨著年齡增長磨牙比例降低。磨牙在各個睡眠階段都會出現,常出現於淺眠期(非快速動眼期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雖然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仍可能觀察到磨牙。從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觀察到磨牙發生前常有睡眠覺醒(sleep arousal),像是從穩定睡眠中轉換較淺眠狀態,但不必然會醒來,伴隨腦波變化、心跳變快、血壓升高等生理指標變化(註1)。在國際睡眠疾患分類準則(ICSD-III)中,磨牙屬於睡眠相關動作疾患,需符合睡眠時有規律或頻繁磨牙聲音,且出現臨床症狀,像是不正常的牙齒磨損,或是咀嚼肌疼痛、張口困難、頭痛,夜間磨牙與其他睡眠疾患有關,打鼾和呼吸中止症都是磨牙的危險因子。如果磨牙對生活和健康帶來影響,如:牙齒磨損、顳顎關節不適、疼痛等,建議尋求醫療協助!

 

現今研究認為磨牙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含遺傳、藥物、心理狀態(壓力、憂鬱、焦慮)、物質使用(菸、酒、咖啡因)等。現今治療方法無法讓磨牙消失,著重於減少磨牙的發生,減緩長期磨牙的負面影響。常見治療方法,如:

1. 咬合板治療:

睡覺時配戴咬合板,在上下排牙齒間提供保護,有些研究支持使用咬合板可減少磨牙的頻率。需由牙醫師評估,製作合適的咬合板,目前是很普遍的治療方法。

2. 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有助於減緩磨牙或緩解不適症狀,如:肌肉鬆弛劑、鎮靜類藥物、在咀嚼肌注射肉毒桿菌等,但需考量長期使用的影響。

3. 認知行為取向:

磨牙者有較高比例有壓力和焦慮困擾,身心是互相影響,磨牙或許是身體發出的訊息,提醒關注內心狀態。認知行為取向著重於想法和行為的改變,提升身心覺察,建立有益的生活型態,以改善磨牙困擾,內容包含睡眠衛教、放鬆訓練、壓力調適等。

4. 生理回饋:

儀器偵測到臉頰肌肉緊繃時,生理訊號會以聽覺、震動或微電流的方式,立即回饋給磨牙者,提升對磨牙的覺察,並練習有意識地放鬆臉部肌肉。在睡眠中偵測到磨牙活動時,儀器會喚醒磨牙者,提醒放鬆咀嚼肌,缺點是干擾睡眠。2020年一項日本研究讓受試者白天接受磨牙生理回饋,當咀嚼肌有過多活動時提醒調整,研究發現白天生理回饋訓練有助於減緩夜間磨牙的頻率,可改善過往治療的缺點(註2)。

 

目前治療方法有待更多研究證據的累積,但相信有一定的幫助,可減少傷害和舒緩不適感。磨牙者有任何不適症狀,不妨至牙科、睡眠專科做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需接受治療。

 

註1: Lavigne, G. J., Khoury, S., Abe, S., Yamaguchi, T., & Raphael, K. (2008). Bruxism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an overview for clinicians.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35(7), 476–494.

註2: Saito‐Murakami, K., Sato, M., Otsuka, H., Miura, H., Terada, N., & Fujisawa, M. (2020). Daytime masticatory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regulates the phasic component of sleep bruxism.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47(7), 82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