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遲到的生理時鐘

文/為恭紀念醫院精神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 陳諳融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身為一個夜貓子,經常會被週遭的人督促要早睡早起,但就像大家都說準時是個好習慣,卻不是輕鬆說說就能做到準時一樣,當我們晚上覺得時間到該睡覺時,常常會翻來覆去還睡不著,可能就是我們體內的遲到的生理時鐘在影響,使我們難以在原本預定的時間入睡。

看到這邊,一定會有人很訝異我們的生理時鐘怎麼會不準時,並猜測是不是因為其他外在因素拖延了睡覺時間或是因生病影響了身體平衡。其實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人體的生理時鐘本來就無法如同外在的時鐘那麼準確,甚至人的生理時鐘周期本來就是大於24小時,當有個容易遲到的生理時鍾存在我們體內,『晚睡容易、早睡難』就會很自然而然的發生。

 

生理時鐘:一天不只24小時

對於時間的紀錄從文明發展初端就開始,從古老的日晷到現代的時鐘,人類透過計算時間來配合晝夜規律與規劃整日的活動,雖然我們可以由飢餓、想睡等生理反應來推測時間經過多久,但當沒有了外在時間訊息時我們仍然可以維持規律的作息嗎?

於一百多內前科學家透過植物的生物鐘研究,發現了即使在沒有陽光時,生物體內仍會有自發的周期性生理變化(free-running),之後陸續於不同種類生物體內都發現同樣的現象,並透過果蠅、哺乳類等基因研究發現特定掌控生理時鐘的基因,只是有的生物鐘的周期較24小時長而有的較短。

數十年來科學家透過隔絕時間線索的實驗來研究人體的生理時鐘,這些研究中參與人員被放在一個無法接觸陽光和時間訊息的環境下生活,結果皆一致發現了人體的醒睡變化的週期會超過24小時,而個別差異可能由數十分鐘到數小時都有,對於那些周期相對靠近24小時的人來說,即使他們努力地透過自我時間感來維持作息規律,他們的睡眠時間仍會逐漸地後延。

所以說,人們比較容易晚睡是受到先天生理因素的影響,雖然每個人在生理時鐘周期和彈性度的個別差異會影響到調整睡眠時間的容易度,但往後調整時間就是會比往前調整時間來得容易。

當下一次遇到周末或放假時,要小心容易遲到的生理時鐘可能會加重你的週一症候群(Monday blues),讓你在放假時雖然能開心的晚睡晚起,但在假期結束準備收心時,卻無法在該睡的時間入睡而隔天早起精神不佳,只能說晚睡的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