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運動選手的小秘密:跟著生理時鐘跑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俊成 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Sebastian Coe、Steve Ovett、Steve Cram、David Moorcroft

大家可能對上面四位人物的名字感到很陌生(小編不但陌生,還以為最後一個人姓「微軟」…),但若我告訴你們這些人在1980年代的體育表現上,多次打破中距離跑步的世界紀錄,並且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注目的焦點,你就可能會驚呼他們優異的表現(小編驚呼中)。不僅如此,這些運動選手們還有著「時間」上的共同巧合:破紀錄的時間總是在入夜時分。時間再拉近一點,接著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Noah Ngeny在下午六點刷新了奧運史男子1500公尺的比賽紀錄;而今年倫敦奧運男子800公尺的世界紀錄則是由Lekuta Rudisha於下午七點達成(註一),這兩位世界紀錄保持人當時比賽時間也分別是下午六和七點。揪~竟,發生了甚麼事情?難道白天就不能打破世界紀錄了嗎?

在一般的狀況下,我們的生理時鐘會從早上六、七點左右開始慢慢提高身體的清醒程度,直到晚上才開始下降,然後在半夜三點到六點達到嗜睡的最高峰。同時,生理時鐘的運作也和人體的中樞體溫有著相關:體溫升高,人逐漸清醒;隨著體溫下降,睡意也會漸漸變濃。這也就是說,從我們早上睡醒開始,身體就會不斷變熱!變熱!一直到傍晚時,我們的體溫會達到最高點,然後在天黑的兩三個小時之後開始下降。這時,身為鍵盤柯南的你應該已經發現這個體溫高點的時間,好像和這些運動選手破紀錄的時間點吻合…沒錯!真相只有一個!其實兇手…咳,其實運動員的表現是會隨體溫節律而改變的,例如:肌力、肌張力、全身柔軟度和心血管變異等,都會隨著時間而有節律變化,而且高峰值平均都出現在下午六點到八點之間(這也是體溫最高的時刻)。(小編:想要用肌力給自己喜歡的人留下好印象的朋友們,這就是求愛的最佳時間點了。)

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難發現:,總是有某些特定的時間適合做特定的事(例如有人喜歡在上班前排便,或是像小編最喜歡在傍晚的時候跳鄭多燕…);也就是說,除了運動外,我們的各種認知功能、記憶和學習表現很可能都和生理時鐘的律動息息相關。實際上,有許多研究都得出了以下結論:「執行某特定任務的最佳時間,視此任務的性質而定」。如果是只需要運用簡單分析的任務,表現能力的節律會和體溫的節律很相近,但若涉及更複雜的認知功能,則會有不同模式的節律。

生理時鐘的責任,是能根據不同時間,來改變生物體的行為優先順序。人類日常生活都會有約日節律的週期性表現,也就是身體會依照時間來區隔各式各樣的生活事件(例如睡眠、體溫、到賀爾蒙的分配)並且給予標記,因此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時間印記」,來決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不過這些清醒時的心理或身體活動能力都會因人而異(畢竟有些人的睡眠形態是早起雲雀型,而有些是夜貓子型),像是體育選手在夜間表現良好,卻有可能因為跟不上清晨的訓練課程而放棄;或是有些學生可能在早上十點學習效果最好,卻可能因為上課時間太早醒不過來、或者醒來精神不佳而影響學習成效(在台灣的孩子都要七點半到校…)。因此,如果能夠配合自己的時間印記來從事學習或訓練的話,就會有更好的學習表現。

註一.更多精采的比賽狀況和紀錄,請參考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網站:http://www.olymp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