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鳥?夜貓?寫在基因裡

文/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 臨床心理師 許筱筠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研究顯示,生理時鐘的傾向或是偏好,的確與基因遺傳有關,若是將生理時鐘的偏好分類,可以將人大致分為我們常聽到的「早鳥」(也稱雲雀,或是晨型,morning types,M types)或是「夜貓」(也稱夜晚型,evening types,E types)兩種。一般來說早鳥型的人,早睡早起,喜歡早上的太陽,在早上工作最有效率,他們的精力到了傍晚時明顯的下降,要他們超過平常的睡覺時間還不上床是十分困難的,熬夜簡直是要命。相對地,夜貓型的人晚睡晚起,他們討厭早晨的陽光,不到中午不想起床,直到傍晚時才是他們最有效率的工作時段,相對的到了凌晨以後才會是他們上床的時間。

 

早鳥或夜貓?還有其他可能嗎?

根據統計,約有15-20%的人可以被歸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早鳥」或是「夜貓」,而約有50-70%的人則是會落於兩者中間的地帶。也因此近年也有研究嘗試分成兩個向度,依照睡醒作息的偏好將人群分成四群,也就是除了剛剛提到的「早鳥」與「夜貓」外,另外再加上在兩種類型上得分都高的晚睡早起「長活動力型」(high M-E types,long active types)與兩種類型上得分都低分的早睡晚起「短活動力型」(low M-E types,low active types)四個種類。研究統計大概有22%的人屬於晨型,34%的人屬於夜晚型,25%的人屬於短活動力型,而19%的人屬於長活動力型。可以想像的是,長活動力型的人在四種類型中會是睡眠時間最短的一群,你相信我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嗎?

 

勤奮的早鳥?懶惰的夜貓?

我們時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成功人士的秘訣常與早睡早起以及善用早晨時光利用有關。過去在青少年研究中也顯示,早鳥與學業成績表現有正相關,夜貓則與學業成績表現有負相關,也就是說偏好早起、在晨間精神較佳的青少年,在學業上有較佳的表現。等等?剛剛不是說早鳥或夜貓不是寫在基因裡嗎?那身為夜貓不就輸在起跑點上了?

事實上,大部分的研究顯示,早鳥或是夜貓這樣的睡眠偏好對於認知表現與睡眠品質來說並沒有優劣之分,但是由於必須遵循公司的上班時間與學校的行程規劃,使得夜貓型的人在這樣的外在制度下較難調適,也比較容易產生上班上學時遲到受罰,以及上班上課時精神不佳的狀況;而在這樣的狀況下有較差的學業或工作表現,甚至是較差的外在評價與人際關係並不讓人意外。也因此夜貓型的人就較有可能在成年後從事夜班或是上下班時間比較彈性的工作,因為他們在傍晚時才是精神表現最佳的時候。

 

夜貓可以變成早鳥嗎?

生理時鐘雖然天生有其偏好,但並不是不會改變。如同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研究顯示生理時鐘與年紀有所關聯,像是青少年傾向於夜貓型態的作息,而隨著年紀增長,又逐漸偏向早鳥形態的作息。如果我天生是夜貓,但做了需要早鳥型態的工作,除了離職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答案是肯定的。了解生理時鐘傾向就像知道自己的特質一樣,一個人除了天生特質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可以協助改變的方式。以生理時鐘來說,我們可以使用照光、睡眠時間調整、改變核心體溫等各種技巧來協助。至於要怎麼做呢?請繼續追蹤我們的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