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嗎?

文/政大心理系博士班研究生 詹雅雯

Monday Blue,不僅是因為日復一日的週間工作即將展開,讓人感到心情不悅。週日晚上難以入睡,週一早上要離開床鋪也變得困難,更別提難以全神貫注於工作的昏沉感,都讓星期一變成了最令人厭惡的日子。這些引起許多現代人感同身受的症狀,背後的成因均來自於睡眠時間的規律性

掌管我們睡眠系統中的其中一項重要決定因子為生理時鐘,它主要是位於下視丘的神經核,藉由控制體內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影響個體嗜睡與清醒的程度。曾經有長途跨時區飛行經驗的人,或多或少體驗過時差的痛苦,其成因即來自於我們內在的生理時鐘與外界環境的作息不一致。當我們的身體仍持續以台灣作息時間運作時,與所處之地(如美國)的作息時間即有9-12小時的差異,縱使身處於美國的白天,但腦袋卻是台灣的黑夜,造成白天昏昏沉沉,晚上卻精神奕奕。

同樣的機制也可用來解釋,週間/上班日與週末/長假作息不規律,對於上班/上學日所造成的影響。學生或上班族面對龐大的競爭壓力,皆不斷地在延長上課/工作的時數,使自己更具競爭性,而接受完壓力的迫害後,週末更覺得應好好放鬆身心,因此娛樂休閒活動成為不可或缺的安排。基於內在生理時鐘較容易向後推遲的特性,在一天24小時的有限時間內,睡眠常成為最常被犧牲的受害者,造就了週間睡眠不足、週末睡過午的生活型態。這樣週間-週末不一致的睡眠作息時間,往往讓我們的生理時鐘疲於因應。過去研究指出,若連續週末兩天較平時週間晚兩小時上床入睡,早上晚兩小時起床,就會延遲我們內在生理時鐘約半小時。因此週末習慣晚睡晚起的人,一旦到了星期天必須提前上床時,會發現因為前兩天的晚睡已將你的生理時鐘往後推遲了,因此必須躺上床翻來覆去好一會才有辦法入睡;早上醒來時,也會因週末睡過午的作息,使你生理時鐘所預定醒來的時間往後延遲,讓你起床顯得更加困難,白天特別容易感到昏沉。

建議各位搭配自己的生理時鐘來規劃上床和起床的時間,同時盡可能保有其規律性,不僅可擁有一夜的好眠,也能讓白天精神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