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家中的寶睡不飽時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俊成 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每當清晨早起(或是整晚沒睡)經過住家附近的公園,我總是會看到幾位老人聚集一起,在公園的綠樹下緩慢地有頻率的伸展軀幹,彷彿在吸取天地精華般地練習太極拳。大多數人看到這幅景象時,總是會不由得佩服老人家早起的「健康」生活型態,不過,你不知道的是,這些老人家不見得都是「早起」來運動,而很有可能是因為根本睡不著所以才出來活動筋骨換好眠順便打發時間。
根據過去的調查,在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15%有失眠的困擾。在台灣話裡,有句俗諺很傳神地描述老人「睡不好」的特徵:「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困抹去」(國語翻譯:站著沒有元氣,坐著猛打呵欠,躺著又睡不著)。
人家說太極拳講究呼吸吐納,動作溫和,能讓腦子安靜下來,讓四肢軀幹徐緩伸展,這不正是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裏的睡眠限制(一大早起來去公園)、腹式呼吸(呼吸吐納)和漸進式肌肉放鬆(伸展四肢)等原則如出一轍?這讓我們好奇這些一大早起來練功的老人家,究竟有沒有辦法透過打太極拳改善他們失眠的困擾?又,打太極和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之間,究竟哪個對改善老人家失眠比較有效?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睡眠》(Sleep)期刊發表了一個研究探討這個問題(話說外國人教外國老人家打太極拳也挺酷的!)(註一)。他們找來123位年紀超過55歲有失眠困擾的老人家,接著將他們隨機分派到「太極拳組」、「認知行為治療組」和「睡眠衛生教育組」(這組是控制組)來觀察不同治療活動對老人家的睡眠影響。這些老人家的睡眠指標(主觀與客觀)、主觀憂鬱指標以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註二)則分別在治療前(基礎值)、治療二到三個月後(治療中)、治療四個月後(治療結束)和七到十六個月之間(治療後追蹤)共四個時間點測量。結果發現,老人家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結束後,失眠症狀緩解的比率遠高於太極拳組和控制組;而在主觀憂鬱指標與睡眠品質上,老人家也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後有明顯的改善。在治療期間,雖然太極拳組別的主觀憂鬱症狀明顯低於控制組(睡眠衛生教育組),且打完太極拳後也睡得比控制組好,但太極拳改善的效果都沒有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來得好(所以心理師們不會丟飯碗了~),而且在後續的追蹤中,太極拳組的情緒及睡眠療效並沒有繼續維持。
在治療初期,三組老人家的C-反應蛋白指標過高的比率都差不多,但在治療期間,認知行為治療組的C-反應蛋白超標的比率卻明顯低於控制組;而在後續十六個月的追蹤期間內,認知行為治療組的C-反應蛋白超標比率仍比另外兩組來得低。而打太極拳的老人家無論在治療後或是後續的追蹤中,C-反應蛋白超標的比率都和控制組沒有差異。這不僅間接說明了行為治療比打太極拳更能夠有效地改善免疫反應,也代表了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比較有持久性!
雖然本文介紹的研究資料只有針對太極拳做睡眠研究,無法就此斷定各式各樣的「功」或「法」都不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來得有效又持久,但如果你們家中也有「倒咧困抹去」的老人家,不管正在練什麼功,都可以到睡眠中心找睡眠心理師幫你量身設計一套認知行為治療方案喔!
註一:Irwin, M.R., Olmstead, R., Carrillo, C., Sadeghi, N., Breen, E.C., Witarama, T., Yokomizo, M., Lavretsky, H., Carroll, J.E., Motivala, S.J., Bootzin, R., & Nicassio, P. (2014).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s. Tai Chi for Late Life Insomnia and Inflammatory Risk: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ative Efficacy Trial. Sleep, 37, 1543-1552.
註二:C-反應蛋白可用來監測各種發炎狀況,臨床用於篩檢和監測組織的損傷。C-反應蛋白傳統上可說是個急性期的蛋白質。它在健康人身上存在量非常少, 平均濃度大約 1 mg/l [正常參考值:0–1.0 (mg/dl)]。C-反應蛋白的檢查,過去研究發現當老人的C-反應蛋白超過3 mg/l時,則發生失眠困擾、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重增加及糖尿病的機率亦會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