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可能不是一種病,而是睡眠不足的後遺症

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睡眠中心兼職臨床心理師 詹雅雯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sleep20160913-01

近年來,國內外對於過動症診斷的浮濫已經引起了諸多批評。因為造成注意力缺失、行為過動的成因很多,有時未能詳細釐清就針對症狀表現,就輕易給予過動兒的診斷﹝貼標籤﹞或甚至是藥物治療,很容易就忽略了造成孩子看起來「過動」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就是一個可能引發孩子注意力缺失、行為過動的重要因素。在孩童身上,他們表現嗜睡的方式與成人有很大的差異:不像一般成人是用打瞌睡來滿足睡意,孩童可能反倒會用起歡顛過動的方式來抵抗睡意,或以神遊太虛的樣貌來表現他們的疲累;但是,在成人眼中,這些躁動、注意力無法集中的表現就很容易被解讀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的症狀。因此,在確診孩子是否有過動、注意力不足問題前,其實家長可以嘗試下列方法先檢視一下孩子的睡眠品質:

1. 睡眠時數是否充足:根據調查,臺灣小孩的上床時間與睡眠量,與世界各國相較敬陪末座。換言之,我們孩子睡眠不足的比例甚高,建議家長應該確保3-5歲的孩童加總一整天的睡眠量須達10-13小時,6-13歲的孩子則須達9-11小時 (其他年齡層之睡眠量建議可參考《到底睡多少才夠?讓實證研究來為你解答》),才能避免孩子因為嗜睡產生惱人的行為問題。

2. 睡眠的規律性:有時為了配合家長作息,孩子容易在平日晚睡或睡眠不足,但卻在周末假日和爸媽一起開心補眠,進而衍生出社會性時差 (請見《你按掉的不是鬧鐘,而是社會性時差》)。也就是說,一旦孩子們回復週間作息,他們就得在自己已然延後的生理時鐘醒來前,進教室開始上課、考試,也自然難以集中注意力、且非得用些小動作來幫助自己提神。因此,週間週末作息規律,對於消彌過動的問題行為也相當重要。

3. 有無共病其他睡眠異常問題:回顧過去ADHD的睡眠異常研究,可發現其合併有睡眠異常問題的比例是正常孩子的3-4倍(註一);因此,留心孩子睡眠時是否因為打鼾、呼吸阻塞、肢體規律而頻繁的抽動,導致其睡眠中斷或品質低落而連帶影響白日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總結來說,睡眠顧得好,行為問題可能就會消失,或至少也能獲得減緩,家長或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之間,自然也能少一分怒氣,多一分和氣。

註1:Jan, Y. W.;Yang, C. M.*;Huang, Y. S., 2011, ‘Comorbidity and confounding factors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Vol.4, pp.139-15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