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讓你睡得好的「噪音」

文/政治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蕭帆琦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2016-0201sleep-01

俗話說得好,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就會把心情哼成歌⋯⋯啊,不是,我說的是,半夜睡不著時,會突然覺得周圍的聲音特別明顯;一片寂靜中,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各種聲音,比方說電暖氣運轉的聲音、水在水管中流通的聲音、各種細細碎碎的奇怪的聲響,都讓人特別在意,而睡不著的時候,有時連自己的心跳聲或呼吸聲都覺得吵。

這時候,通常會出現兩種做法。一是覺得聲音好吵,於是極盡各種可能把睡覺時環境的聲音降到最低,例如購買各種耳塞、要求家人在自己的睡眠時間保持絕對的安靜,期待自己每次都可以在「超安靜」的情況下入睡。另一種情況則是……使用「除噪助眠機」、「助眠app」。

啊?這是什麼?

傳說中(?)的「除噪助眠機」、「助眠app」,指的並不是把所有噪音都消除,而是發出固定頻率或音調的「白噪音」(white noise),進而幫助入睡。就像夏天時,躺在房間裡,聽著電風扇嘟嚕嚕、固定轉來轉去的聲音,就會不小心睡著的那種感覺。

白噪音幫助入睡的原理,跟我們如何偵測外界的訊號有關。那麼,我們又是如何區辨訊號與背景音之間的差異呢?

這麼想好了,在一片非常、非常寂靜的環境中(背景音小聲),湯匙掉到地板的聲音會非常明顯。但如果在鬧烘烘的餐廳裡(背景音大聲),湯匙掉到地板的聲音就很難察覺。也就是說,同樣的聲音大小,會因為背景音大小的不同,而影響我們是否能察覺發現湯匙掉到地板上。因此,在相對安靜的夜裡,有一點聲響,我們都會很容易注意到,比方說家人的說話聲、腳步聲;而白噪音的存在,可以用一個固定的頻率拉高背景的聲音,降低你偵測到其他聲音的可能性,讓你比較不容易被吵醒。

研究者認為平靜的水聲、海浪聲,可以防止我們被突然出現的聲音吵醒,而不同的聲音類型,也會有不同的影響。有的時候,較低音量(約40分貝)的鬧鐘聲或是突然出現的電話鈴聲,都極有可能把你從睡眠中喚醒;但是音量比較大的(約70分貝)逐漸逼近的交通聲或直升機的聲音,卻沒辦法把你叫醒。這種差異的出現,是因為我們腦袋解讀聲音的方式有所不同;電話鈴聲表示的可能是某件緊急事件,但逐漸逼近的交通聲,對於我們則較無威脅。當我們把聲音解讀為具威脅性的,則會開啟睡眠三個系統中的「清醒系統」,使你從睡眠中醒來。

因此,當你發現睡不著時,製造某種「白噪音」可以降低你偵測其他聲音的可能性,讓你更容易睡著。海浪的聲音、固定頻率及音量的聲音都是很好的選擇。

半夜睡不著覺,比起把心情哼一首音調複雜的歌曲,還不如唱單一的音調,嘟嘟、嘟嘟嘟……或是google「白噪音」,就會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供你參考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