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床邊故事:助眠小藥丸 (上)

文/雙和醫院 身心科門診/睡眠障礙門診 陳永展醫師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你有過失眠的問題嗎?根據美國的研究調查顯示,約有1/3的成人在他們的一生當中,曾經歷某種型態的睡眠障礙或睡眠困擾,其中失眠是最常見的問題;在台灣,約莫也有1/3的成人深受失眠的困擾。受失眠困擾的患者,無論是在精神、情緒、記憶力、注意力,或是身體健康、職場表現上,都容易因為睡眠不足而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正因為失眠族群如此之大、影響層面如此之廣,到精神科求診的失眠患者中,大部分劈頭第一句話就是:「醫生,我睡不著」。接著,患者除了擔心藥物會傷肝傷腎之外,最常問的問題是:「這個藥會不會吃一輩子?

儘管大部份的精神科醫師都以藥物為主來治療失眠,但在面對患者對藥物有疑慮時,醫師也會建議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或是睡眠衛教來改善患者的睡眠問題。然而,大多數的患者其實對非藥物治療感到不以為然,不是覺得沒有效果,就是根本上質疑這樣的方式會有效嗎?

[註一]在矛盾且追求速效的心理之下,經常導致患者對藥物產生過度的生理及心理依賴。所以若是失眠患者要服用安眠藥物,建議一定要在醫療專業的評估之下,適當及謹慎的使用,並遵照醫囑,如此,安眠藥物才會是有效及安全的喔(啾咪>_0)!

常見的安眠助眠藥物

傳統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BZD)

1960年代開始發展的BZD類藥物,因為安全性高,幾乎取代原有的巴比妥類安眠藥物。但BZD雖然安全性高,卻仍然有耐藥性、成癮性、依賴性等疑慮存在。

無論是巴比妥或是BZD,這一類藥物幾乎都存在抗焦慮、助眠、肌肉鬆弛、抗癲癇及中樞神經抑制的效果,只是每一種BZD類藥物在上述的藥物作用中,效果不盡相同,因此有的適合做為助眠藥物,有的則比較適合作為抗焦慮劑;而依據作用時間,BZD類藥物也分為短效、中效、長效三種類型(小編:我知道!好自在也有分這三種類型(被拉走)…)。

BZD類藥物容易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及意識模糊等等,所以老人服用之後在夜間如廁時,容易因為意識模糊而跌倒,造成骨折。長效型的藥物也可能導致患者於白天時,注意力和意識清醒程度較差,導致車禍及工安意外等等。短效型藥物則容易導致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及依賴性。

非苯二氮平安眠藥

這類藥物在英文學名上常以Z字開頭,有如在漫畫中,人物睡眠時出現的對話框框(小編:Z.Z.Z…)。常見藥物如Zolpidem、Zaleplon、Zolpiclone,其中Zolpidem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小編:我只知道史蒂芬金…)。比起BZD類藥物,非苯二氮平類因為可以快速導入睡眠,半衰期較短,較不會有日間嗜睡的問題;另外,它也比較不會如長效BZD類藥物一般,在日間造成注意力和意識警醒程度低落的狀況,所以更為安全。但因快速、有效,容易讓失眠個案一顆接著一顆,一失眠就吞一顆,在短時間內就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此外,部份的病人也會抱怨有夢遊或是起床頭痛的副作用,因此使用上更需特別小心。

註一:安眠藥對於失眠的效果在於快速有效,非藥物治療則在進行治療3-4周開始有明顯效果,安眠藥長期使用有依賴性(不吃不行)及耐受性(愈吃愈多)風險,且對身體長期風險目前尚不明確,因此選擇治療方式,也是一種損益考量的選擇。

小編:下週我們要繼續介紹其他具安眠作用的藥物,不要轉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