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燈光我都要

文/為恭紀念醫院精神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 陳諳融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人體有個內部自然運轉的生理時鐘,一般的週期約比24小時多一些,且會受外在光線、作息活動等因素影響而有改變。

在自然環境中,生物的生理時鐘會跟隨著四季的日夜時長變化,在夏季時會有較短的夜間睡眠,在冬季時會有較長的夜間睡眠;然而,在現代社會中,科技帶給我們更長的光照環境,許多研究都發現人們的生理時鐘在有電子光照的情境相較自然光照的情境中被明顯延遲,而這種生理時鐘的延遲更易使人們經歷作息的失調、睡眠的不足、白天精神不佳並影響工作學業的表現。

 

自然光與燈光

人們的活動需要有光才能進行,無論是自然的太陽光或燈光,都能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進而影響人體的生理時鐘週期運作。一般來說,太陽光會比燈光有較高的照度和較廣的光譜分布,然人們可獲得的太陽光會依地區和季節有所不同,而電子光照則能提供相對穩定和持續的光照情境。

為了瞭解自然光(太陽光)和人工光對於生理時鐘的影響,Ellen和Andew等學者(2017)年的探索性實驗比較了參與者在露營時的整日自然光照情境和在整日人工燈照情境下的睡眠表現差異(註一)。結果發現在人工燈照情境下的生理時鐘無明顯季節差異和均會延遲生理時鐘,但由人工燈照情境進入自然光線情境後,參與者的生理時鐘明顯提前,包含入睡時間和退黑激素分泌時間都會提早,且出現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時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較夏季更早開始和更晚結束)。該研究亦發現,當比較週間和週末的睡眠差異時,在週末接受自然光的參與者於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提早了約1.4小時,而在週末持續接受人工燈光的參與者於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則晚了約1小時。這項研究支持了生理時鐘對於自然光線的敏感變化,亦顯示了生理時鐘的自然調節能力。

 

現代社會的人們享有人工光照的便利,有了更多可作的夜間活動,也更難避免環境中人工光源對於生理時鐘的影響。若能適時地擁抱自然,規劃我們的休閒安排,重新讓自然的晝夜變化調節體內的生理時鐘,或許亦可以幫助我們更能於科技進步和自然健康間取得平衡。

 

註一:Ellen R. Stothard, Andrew W. McHill, Christopher M. Depner, Brian R. Birks, Thomas M. Moehlman, Hannah K. Ritchie, Jacob R. Guzzetti, Evan D. Chinoy, Monique K. LeBourgeois, John Axelsson, Kenneth P. Wright. (2017).Circadian Entrainment to the Natural Light-Dark Cycle across Seasons and the Weekend.Current Biology,Volume 27, Issue 4,5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