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管理-有效應用小睡時間

文/政大心理系博士班研究生 詹雅雯

『小睡』在不同文化脈絡下被賦予了相當兩極化的評價。素有午睡傳統的西班牙,其午睡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初,商店在午後會關門打烊,享受”午睡”時光;反觀沒有午睡習慣的美國社會,小睡片刻則被視為作息不規律、懶惰的表徵。事實上,根據研究發現,人類雖然將睡眠整合為長時間的型態(多數哺乳類動物的睡眠均短暫且片段),但睡眠的生理時鐘仍分作兩階段式,在夜晚與午後兩不同時間點皆會產生強烈的嗜睡感。因此,中午的睡意不是來自於過飽的午餐使血糖升高,而是源於稱之為「post-lunch dip」的生理時鐘影響所致(也就是說即便不吃午餐也會有想睡的感覺),雖然其與夜晚的睡意相對程度較微弱,但仍會削弱我們的警醒程度、動作協調性、情緒調節功能、記憶和拉長反應的時間,造成學業/工作表現的低落,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

此外,現代人工作型態相較於過往,時數往往越拉越長,加班儼然成為一種新興生活模式,導致睡眠剝奪日漸普及。長期將「小睡」汙名化的國家也轉為開始正視小睡的重要性,甚至推動小睡相關的政策,幫助其民眾因應內在生理時鐘運作造成的疲累感,與睡眠不足的狀況。

小睡的好處

許多證據顯示,小睡對於主觀的嗜睡感、疲勞程度、精神的恢復與認知的表現都有正面的影響。流行病學的研究也指出,一週當中擁有數次短暫的小睡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

如何安排小睡?

既然小睡的益處甚多,那麼何時是小睡的最佳時間點呢?根據上述生理時鐘的特性,過午恰巧是睡意正濃的時間點,此時即可順應我們內在生理時鐘的特性為自己安排個小睡。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為避免小睡影響到下半天睡意的積累和夜間的睡眠,建議盡可能在下午三點前進行午睡。

至於午睡時間長短的規畫,則需考量到入睡醒來後睡眠遲惰(sleep inertia)的影響程度。睡眠遲惰是指由睡覺轉清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昏沉感、無力、反應遲鈍現象。一般來說,睡眠遲惰的持續時間短則1-2分鐘,長則到2-4小時。若該現象越明顯且持續越久,則小睡醒來後反而會較未入睡前更不清醒。過去研究發現,當我們將小睡時間拉得較長,進入到深睡階段後醒來,所產生的睡眠遲惰現象會持續較久;反之,在淺睡階段醒過來,睡眠遲惰的持續時間則較短。所以當我們試著在規畫午睡時,30分鐘以內的長度可避免我們進入到深睡階段,既能發揮疲勞修復的功效,也不會受睡眠遲惰的影響太大,能讓我們更快恢復清醒,以應付下半天的工作或活動

在睡眠不足蔚為風潮的當下,替疲憊不勘、精神不濟的自己規畫個小睡時間吧!!完美計畫下的小睡效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