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與死亡的謬論:寫在這恐慌蔓延的年代。
文/雙和醫院睡眠中心 蔡涵茵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今年2月份,一篇駭人的醫療新聞報導[註一]刊出美國的研究資料,指稱服用安眠藥與死亡率有很大的關聯。這麼久以前的冷飯現在拿來炒不是沒有原因的,就讓小編以最近一篇刊載於JCSM的文章,來為大家解釋安眠藥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請大家莫驚、莫慌、莫害怕!
『此篇文獻推論是可議的』
引發爭議的這份研究是由Dr. Kripke等人以GHS資料庫的為基準[註二],並於2012年1月發表。該研究的篩選標準包括:受試者至少服用一個以上的安眠藥處方,且服用後至少存活超過三個月;資料庫中共10,529位納入安眠藥組、23,676位納入控制組,平均追蹤時間為2.5年。在這樣的前提下,該研究發現安眠藥處方組死亡率是控制組的3.5 – 5.5倍,相較起控制組的死亡率高了1.3%。簡而言之,這份研究的結果就如同新聞內容所描述,有被醫生開安眠藥的病人,死亡率明顯高於沒有拿到安眠藥的人[註三]。想當然爾,文章一出,馬上引起了安眠藥界一陣不小的恐慌…但是,小編在這要登高一呼,『此篇文獻推論是可議的』 !
事隔四個月後,終於有學者舉出此篇研究的謬誤。2012年5月這篇發表在JCSM(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的文章指出,Dr. Kripke的研究在設計與分析上有不少缺陷,包括:1)相關研究直接做因果推論[註四];2)研究未考慮其他的睡眠疾病,如呼吸中止症有較高的比例會導致中風、心臟病或交通意外發生;3)共病將會提高數據上的致死率,失眠容易伴隨著疾病發生與許多疾病共病,如多數憂鬱症患者均會伴隨失眠困擾;4) 資料庫在設計時,飲用酒精的設計較為粗略,使得安眠藥組相較起控制組可能攝取較多的酒精;5)開立處方簽後的使用方式未知。
如果以上看起來比希臘文還難懂,請直接看範例解釋,絕對不是小編在騙字數…
範例解釋:
[1]相關不等於因果:假設一年來醫院次數愈多的人,死亡率愈高,難道是因為到醫院增加死亡率嗎?當然不是啦!是因為他本身有疾病嘛~
[2.&3]吃安眠藥的人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生了其他的病而睡不好,所以使用安眠藥。疾病本身才是增加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4]酒精與安眠藥的交互作用將使致死率增高,不按醫囑使用才更危險。
講這麼多,小編想說明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說明服用安眠藥會增加死亡率』。偏見比無知更可怕,因為我們的恐慌往往來自偏見;在門診常聽病人說起對於使用藥物的恐懼,殊不知這種恐慌更容易加重失眠的程度。讓我們把錯誤的資訊從你腦中塗掉,跟著我念一遍『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說明安眠藥增加死亡率』(好乖~)。服用安眠藥對於身體的影響及長期使用的風險性,仍需更為嚴謹的研究深入探討。
最後,安眠藥不建議長期使用;而針對短期使用的患者,除需遵從醫囑外,亦須注意使用環境的安全性。而不論在美國睡眠醫學的失眠治療指引或臨床研究上,專業的小編在這邊也建議正在治療或是即將開始治療失眠的朋友,單獨或合併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都是比使用安眠藥更為安全、有良好效果的方式喔!
註一:美國研究╱服用安眠藥 死亡率激增4倍,自由時報,
註二:美國賓州41個郡,約250萬人的保險資料庫 (the Geisinger Health System; GHS)
註三:Kripke DF, Langer RD, Kline LE. Hypnotic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or cancer:
a match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2;2:e000850.
註四:蔡宇哲助理教授主講『相關不等於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