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睡不穩,包包巾有效嗎?
文/中原大學心理系 助理教授 詹雅雯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新生兒一天當中其實有14-17小時都處於睡眠狀態,當他們休息時也正是媽媽可以喘口氣休息放鬆一下的時刻,如果寶寶睡得不穩太容易轉醒,往往會讓疲憊不堪的母親覺得前功盡棄、充滿挫折。
事實上,新生兒在初出生時,受限於神經發育的關係,確實容易出現一些正常地肢體抽動現象,有時動作太大可能就會讓較敏感的寶寶稍微轉醒,但這時候的寶寶還沒學會自我安撫(self-soothing)(註一),因此就會需要再度召喚照顧者來協助。基於此,包巾的使用確實有助於幫忙部分嬰兒可自我平靜下來,一些人認為這是因為能使新生兒感覺自己彷彿回到子宮生活,緊緊包覆有助於其找回熟悉與安全感,從身邊友人的口耳相傳也蠻多實例說明它確實可以幫助許多寶寶更易入睡或是睡得更穩,而文獻也指出使用包巾對於患有神經系統發展異常或腸胃脹氣絞痛寶寶的睡眠確實有所助益。
除了肢體抽動容易增加寶寶醒來的機會外,有些寶寶在採用仰躺姿勢入眠時也較容易驚醒,因此家長會透過讓寶寶趴睡來減少驚醒的狀況,但發現採用包巾後即可有效減少此情況發生,提升家長讓嬰兒維持仰躺姿勢睡眠的意願,而包巾也能讓孩子較易固定採用安全的仰躺睡姿,所以醫界認為正確地使用包巾可預防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
特別必須注意的是,寶寶使用包巾時絕不可採用側睡或是趴睡的睡姿,根據兒科醫學雜誌研究調查指出,若採用上述兩種睡姿不僅無法預防嬰兒猝死綜合症,反而會大大提升風險,尤其是六個月以上的寶寶,風險更會大幅增加,可能原因來自於側睡和趴睡較易讓織品蓋住呼吸道的風險提升,寶寶無法用手撥開也無法有效抬頭,兒造成窒息。
當然使用包巾也有部分缺失,例如:某些包巾必須使雙腿保持伸直姿勢,易增加寶寶患髖關節疾病的風險。而且,如果採用傳統的紗布巾包裹式的織物,容易因為寶寶活動而鬆動會增加窒息的風險。針對上述缺失部分,魔鬼氈或是拉鍊型的睡袋型包巾、蝶型包巾設計確實是比較理想的款式,若要採用傳統一片式則須注意透氣性和包巾的固定。
新手兒父母在考慮是否使用包巾時,可參考以下注意事項:
- 包巾主要用於減少新生兒的驚嚇反射(Moro reflex),這類反射約4-6個月會明顯減少,因此平均4個月左右嬰兒就會開始嘗試從包巾中掙脫,或者被包覆時會讓他開始生氣不適,變得更加難安撫,那就請停止使用包巾。
- 如果你家寶貝未使用包巾狀況下就很平靜穩定甚至心情很好,那就完全不需使用包巾來阻擋他自由伸展的機會。
- 當嬰兒已經可以在睡眠中自由翻身時,也請停止使用包巾。
- 使用包巾時務必要採用仰躺睡姿,並清空睡眠環境的布偶、織品,床圍也需固定好,同時避免與父母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因為包巾會限制嬰兒的活動,讓其無法自在活動做到基礎的自我保護。
- 為了使嬰兒的髖關節健康發展,嬰兒的腿必須能夠在臀部位置向外和上偏彎曲(雙腳呈現M字形)。建議白天包巾使用時間不要太長,2個月大後更應讓孩子四肢有充分伸展的機會,較有助於其發展,若晚上睡眠需使用較長時間,則建議選擇能使腿部活動的睡袋型包巾(如蝶型包巾、防踢被),讓孩子的腳部可有充分活動的機會。
站在專業角度,安全與發展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但款式與材質則必須由最了解自家寶貝孩子的父母來觀察,相信你可以從寶寶的喜惡反應做出最好的選擇!
註一:http://sleep321.com.tw/寶寶安眠小技巧: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安撫行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