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的微創性治療(上)
文/長庚大學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睡眠中心 耳鼻喉科系 林新景副教授 副主任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患有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HS)的患者朋友們也許都有過佩戴「連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CPAP)或是「口內器」(oral appliance)來治療的經驗。這兩種保守療法之所以能成為此類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式首選,是因為這種非侵入性治療法可以使患者避免因為手術或藥物所帶來的不適感或副作用;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兩種治療儀器都需要長期佩戴,往往也容易被患者嫌「麻煩」而喪失配合的耐性。針對拒絕使用保守療法或保守療法失敗的OSAHS病患,我們大多會以上呼吸道手術來維持睡眠時呼吸道的穩定度和通暢度。然而,正如同大多數侵入性治療所要面臨的風險那樣,傳統上呼吸道外科手術的術後「傷口疼痛」和「可能的併發症」不僅始終是最常被提及的缺點,也常是OSAHS病患考慮是否接受手術治療時很重要的考量。那麼,除了這些治療法以外,我們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嗎?
以治療的實證療效來說,由鼻部、口咽、下咽區,乃至上呼吸道多層次手術(multilevel OSA surgery)和顏面部骨性正顎手術,這些上呼吸道OSAHS手術都有足夠的實證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文獻來佐證他們的價值及成效。回顧睡眠外科的發展史,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在1970年代的治療方式是把氣管切開—這是個百分之百有效的解決辦法,但它也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困難,使得絶大多數的病患和醫師都無法接受這種OSAHS治療方式。接著在1980年代,Shiro Fujita教授發表了「懸雍垂咽顎成形術」(UPPP,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對OSAHS病患的正面治療經驗和效果,使得該手術開始被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廣泛使用,也變成了現在最常被使用、所謂的「傳統」睡眠手術方式。這段時間也是「連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開始被應用在治療OSAHS患者的起點。不過,儘管UPPP已經是個劃時代的手術方式,它仍然不夠完美,以至於之後陸續有正顎手術、雷射軟顎手術及各種修飾性軟顎口咽等手術發展出來;甚至連機器人手臂也被應用在OSAHS手術上,為的就是增加手術治療的成功率。
由於科技的發展,近年來睡眠外科手術的潮流則是希望在追求合理的手術效果時也能同時大幅減低病人術後的疼痛和不適感,讓病患能及早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微創手術」。在歐美國家,多數病患會主動詢問有關微創手術的資訊,已經少有人想要直接以傳統OSAHS手術做治療;同時,睡眠外科醫師也盡量只將傳統較具侵入性的OSAHS手術用來治療較嚴重睡眠呼吸疾病患者,或是作為已接受過低侵入性睡眠手術治療後效果仍不佳病患的救援性治療。像這類微創手術,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佳的治療效果,術後的照料以及對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也相對輕鬆許多,可以說是目前最「經濟」又「實惠」的治療選擇。至於現在有哪些微創手術可供參考,請期待下個星期的續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