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好好睡覺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陳昌偉臨床心理師
圖/台灣席夢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父母總是想給寶寶最好的,舒適的嬰兒車、不會脹氣的奶瓶、最好的奶粉(我的觀點是,母乳最好)、乾爽的尿布等……,這一份無微不至的心意,同時也造成父母極大的焦慮感,深怕哪一個環節沒有顧到,寶寶的發展就會出問題。有一位睡眠專家曾經對著焦慮的父母說「父母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能夠學會好好睡覺」。這句話聽在我這個同時是睡眠心理師身兼兩個寶寶的媽媽耳中,真是再同意不過了。

睡眠不僅是生命得以延續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在健康上,優質睡眠對寶寶大腦、情緒、動作的發育,更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讓寶寶學會好好睡覺,不但有益於寶寶的成長發展,在我的臨床經驗上,孩子若能學會重視睡眠、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預期將來孩子也比較會善用時間、做好時間管理。我們都知道,善用時間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怎麼能不重視孩子的睡眠呢?

當我還是新手媽媽的時候,我花了許多的時間研讀「專家建議」,希望找出一些神奇的方法讓我的寶寶能一夜好眠(其實是我自己超級想要一覺到天亮的,慚!)。嘗試過許多方法後,有些真的很有效、有些方法在執行後只能說是慘不忍睹,我一直不解其中的差別究竟在哪裡,直到我家二寶誕生,才發現原來每個寶寶天生的睡眠習慣就不大一樣,難怪專家也說,「沒有一套適用於所有寶寶的完美方法」。以下是我融合了教科書與實戰經驗後所提出的一些「方向」(「方向」的意思就是,一種「精神」而非方法):

1.父母自身要先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孩子的作息時間絕對是與父母同步的,父母的睡眠習慣也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行為。家長們,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睡眠保健習慣,試著讓自己有個穩定的作息時間、佈置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前安排放鬆的時間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到自己的家是一個充滿「睡眠友善環境」的地方。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家長也要試著讓寶寶的生活習慣隨著日光來調節,早上起床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把窗簾拉開,讓寶寶習慣在白天活動,即使是白天的小睡,也讓室內保持一定的亮度。到了接近寶寶就寢的時間,逐漸把家中的照明調暗,讓寶寶建立光線=清醒、夜晚=睡眠的聯結。

3.儀式化行為的建立:

我們都有經驗,愛吸奶嘴的寶寶即使在很累的狀況下,一定還是非得要將有安撫作用的奶嘴放到他們嘴裡,否則會一直哭鬧不休、不肯睡覺。如果,家長可以設計一套睡前的儀式化行為,則可幫助寶寶安穩的進入睡眠。所謂「儀式化行為」就是要有固定的程序與條件,比如說,在睡前先把光線調暗、幫寶寶換上睡衣、把寶寶放在嬰兒床、拍拍寶寶、讓寶寶喝奶等,一連串的動作要週而復始的,每夜每夜執行,這樣,一旦寶寶習慣後,當爸爸媽媽一關燈、寶寶自己就知道要準備睡覺囉!

另外,還有兩個提醒給關心寶寶睡眠的父母。第一,能安撫孩子的方式或替代物有很大的個別差異,父母平時要多觀察、多嘗試,就能幫自己的寶貝找到專屬的安撫方式。第二,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與反覆執行的,就像是訓練孩子如廁,父母總是不斷地嘗試、失敗、嘗試、失敗,孩子終將學會自行如廁。良好睡眠習慣的建立也是一樣,每當寶寶哭鬧、生病,父母很容易因有挫敗感而放棄。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這種挫折感其實很常見,也是新手父母必修的學分。許多失眠個案都告訴我,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安撫自己,讓自己即使處在壓力狀態下也能好好睡覺。我想,若是父母們都能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或許以後遭遇到壓力時,就有能力自行安撫自己,不需要把安眠藥當做像奶嘴一樣的依賴了!所以,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不就是讓他們學會好好睡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