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美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陳志金醫師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什麼?睡太少不是會變瘦嗎?怎麼會變胖?」其實,睡眠不足是會造成體重增加的,而體重的增加,也會反過來影響到睡眠的品質。因此,睡眠不足與肥胖,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樣,互相影響。
睡眠不足會導致肥胖嗎?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睡眠不足會干擾體內的荷爾蒙平衡,進而增加肥胖的風險。
1. 飢餓荷爾蒙的失衡
睡眠不足會讓「飢餓素(Ghrelin)」增加,刺激食慾。
同時會抑制「瘦體素(Leptin)」分泌,降低飽足感。
結果就是:明明吃得比平常多,但身體卻覺得「還不夠」。
2. 深夜進食的陷阱
熬夜的人更容易吃宵夜,而宵夜往往是高油、高糖的食物。這些熱量不僅容易囤積,還會因為晚間代謝率較低,更加難以消耗。
3. 胰島素抗性增加
睡眠不足會讓胰島素作用下降,血糖調控變差,長期下來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同時也促進脂肪堆積。
舉例來說,美國有一項長期研究顯示:每天睡不到5小時的人,肥胖風險比睡7小時的人高出40%以上。換句話說,少睡,不只是「黑眼圈」的代價,更可能是「腰圍」的代價。
肥胖會讓睡眠品質變差嗎?
反過來說,肥胖本身也會成為「偷走睡眠的小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1. 呼吸道阻塞
體重增加會讓咽喉部脂肪堆積,導致呼吸道狹窄。
睡覺時肌肉放鬆,更容易「打呼」或「呼吸中止」。
病人常常半夜驚醒、白天嗜睡,睡眠品質嚴重下降。
2. 夜間低氧的惡性循環
呼吸中止會造成反覆缺氧,刺激交感神經,讓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這些狀況進一步干擾深層睡眠,使得肥胖患者往往「越睡越累」。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BMI超過30的人有40%以上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而BMI越高,病情也越嚴重。換言之,肥胖不僅僅是白天的困擾,更會侵蝕夜晚的安眠。
惡性循環:睡眠與肥胖的雙向交互
睡眠不足 → 荷爾蒙失衡 → 吃更多、胖更多。
肥胖 → 呼吸障礙 → 睡眠品質下降 → 更容易睡眠不足。
這是一個互相推動的惡性循環。許多人嘗試減肥,卻忽略了睡眠的重要性,結果就像「踩油門卻忘了放手煞車」,效果自然有限。
睡眠與肥胖的「隱藏版」連結
除了荷爾蒙與呼吸障礙,還有幾個容易被忽視的機制:
1. 能量消耗下降
睡眠不足的人白天常常感到疲倦,因此活動量下降,基礎消耗變少,進一步造成體重上升。
2. 大腦獎賞系統失衡
睡眠不足會讓大腦「前額葉皮質」控制力下降,使人更難抵抗高熱量食物的誘惑。換句話說,熬夜的人不僅「想吃」,而且「更難拒絕」。
3. 慢性發炎反應
肥胖和睡眠不足都會導致體內慢性發炎。這種低度發炎狀態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能進一步干擾睡眠品質。
4. 動力、執行力下降
睡眠不足,經常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原本可能有許多「飲食控制」、「運動」的「健康生活型態」計劃,卻因而無法落實。
臨床觀察與建議
在睡眠的門診,我也經常遇到減重的病人,他們拼命運動、嚴格飲食控制,卻效果有限。深入追問後才發現,他們平均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或是有嚴重打呼。當這些病人接受睡眠治療,例如:
1. 使用 正壓呼吸器(CPAP) 改善呼吸中止,
2. 或調整作息,確保每晚7–8小時睡眠,
體重控制的效果往往才真正顯現。這顯示:不處理睡眠問題,減重就像逆水行舟。
改善之道
想要打破「肥胖—失眠」的惡性循環,必須同時從生活習慣與醫療介入著手:
1. 規律睡眠
建立固定的作息,盡量每天在相同時間上床與起床。
避免熬夜、睡眠不足。
2. 睡眠衛教
睡前避免咖啡因與酒精。
減少手機、藍光刺激。
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3. 體重管理
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減少頸部與腹部脂肪堆積,有助於改善打呼與呼吸中止症。
4. 專業治療
如果懷疑自己有嚴重打呼、白天嗜睡,應該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診療接,安排睡眠檢查。
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CPAP、牙套或手術等治療方式處理呼吸中止症。
睡眠與肥胖的關係,不是單純的「誰造成誰」,而是一場交互影響的雙向賽局。睡眠不足會讓你更容易變胖,而肥胖則會讓你更難睡好。忽視任何一方,都會讓我們的健康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減重不只是飲食與運動的戰爭,更是一場睡眠品質的革命。
想要瘦得健康、睡得安穩,請記得:好好睡一覺,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