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屎官,該起床了(下)

文/北新醫療社團法人北新醫院 臨床心理師 王依凡

編輯/321大編

圖/Adda

 

與寵物同睡大幅增加了飼主與寵物親近的時間,還記得上次我們提到了這帶來的問題(忘記的人快來看:http://sleep321.com.tw/鏟屎官,該起床了(上)/)。

但它的普遍性,也顯示了有些好處可能是勝過負面影響的。

因此,研究者試圖從親子同睡的現象來推論,在飼主與寵物同睡的抉擇上,是否也受到心理、社會文化、情緒或現實因素等等的影響。

 

同睡是早就計畫好,還是不得不呢?

撇開家中缺乏空間等現實的因素不談,同睡可能更反映出父母或飼主的教養策略和信念。然而與親子同睡有一個主要的差異點,與寵物同睡通常是一種持續寵物整個生命過程的安排,但是與孩子同睡的情況會隨著孩子年齡而減少,最後將終止於孩子的成熟和分離。

有些飼主從決定開始養寵物時就打算同睡了,可能是想與寵物更親密、培養更好的關係,或是為了放鬆寵物轉換到新家的緊張,通常早就計畫好的飼主會對於這樣子的睡眠安排較滿意。

但有些飼主卻是不得不把同睡當成一種解決寵物睡眠問題的手段,例如寵物半夜叫不停、一直抓門,飼主只好讓牠們進房來安撫,這些飼主較可能會對這樣的睡眠安排感到不滿意,也更容易將寵物夜醒造成的干擾視為是有問題的。

 

依附和情感親密

選擇與孩子同睡的父母通常將此視為親子互動的一種形式,擁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親子時間。對飼主而言,寵物也帶來了舒適和陪伴、甚至替代了某部分的社會支持,例如有些飼主把寵物視為家裡的一份子或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有一樣的權利,更選擇讓他們的寵物睡在自己床上,而不是小孩。

依附理論為寵物同睡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為了親密感和安全感,並減緩了寵物或是飼主的分離焦慮。特別當飼主處在情緒壓力的狀況時,像是生病、疲勞及害怕,更想轉向他們的寵物尋求安慰。主動安排與寵物同睡的飼主可能潛在想要獲得安全感和避免分離痛苦,對寵物的依附程度也常常較高。

 

寵物做為一種延伸的自我

寵物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自我延伸」的概念是被 Belk(1988, 1996)以及後來的 Brown (2007. 2011)所提出,對人類和寵物間的親密關係以及為何人們甘願為寵物冒風險提供了一個解釋。

就某種意義來說,寵物被當成人類自我延伸出的一部分,用來定義與發展人們的自我認同。Thompson 和 Smith(2014)提出如果寵物被視為一個人類自我的延伸,讓牠在睡覺時陪伴人類自我的本體似乎也是不難想像的。尤其在白天不能夠陪伴寵物的飼主,可能會想要透過晚上的同睡,盡可能地補償與寵物的接觸和互動。

有些白天必須工作的媽媽在提到夜間為何選擇與孩子同睡時,也提出了類似的想法,他們認為同睡能夠補償白天與孩子所失去的相處時間,使他們的母親角色運作,且確保孩子知道媽媽愛他並希望與他們同在。

 

適應獨睡時的過渡性客體

Thompson 和 Smith(2014)更進一步推測,寵物有時扮演了一個過渡性客體的角色,來鼓勵習慣以同睡尋求安全感的孩子可以獨睡。

過渡性客體原本是指像毯子或安撫玩具等,讓孩子能形成安全感和親密感的物體,但寵物可能也被孩子視為「活生生的安全毯」,幫助調節孩子的內在心智和外在現實。寵物本身是獨立的、各有各的性格特色,但隨著孩子投射的性質不同,也變成了孩子的一部分。

過渡性客體對孩子有特別的重要性,因為它們提供了孩子安慰和舒適,且幫助緩和焦慮或痛苦。因此,隨著寵物被視為過渡性客體的過程,可能協助了獨立睡眠的發展,牠們提供了與父母互動之外的安撫和安全感。

寵物在飼主的睡眠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如同在清醒時一樣,而與寵物的互動甚至補償或替代了一部分的人際關係,透過與牠們分享的空間和時間,也突顯了牠們被賦予的價值和地位。

如果你也正輕撫著睡在身旁的寵物們,不妨也來思考一下牠們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吧!

 

 

參考文獻:

Smith, B. P., Hazelton, P. C., Thompson, K. R., Trigg, J. L., Etherton, H. C., & Blunden, S. L. (2017). A Multispecies Approach to Co-Sleeping : Integrating Human-Animal Co-Sleeping Practices in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leep. Hum Nat, 28(3), 255-27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