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媽媽的兩難—到底藥不藥?

文/好夢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林晏瑄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相信若是原本就有失眠困擾並服用安眠藥助眠的女性,一旦懷孕了,從準媽媽一直到孩子呱呱落地後,應該都會對於自己能否服用安眠藥而感到焦慮與擔憂,害怕自己的用藥對寶寶造成影響及傷害,不論用與不用都得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這對於產後媽媽的眾多壓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的。

由於新生兒的哺餵次數一天可能高達8~12次,換句話說,每2~4小時就可能需要餵奶一次,而大多數的助眠藥物半衰期都遠高於2~4小時,也就是說若是在服用藥物後2~4小時就必須餵奶或擠奶,則可能擔心會有藥物殘留在母乳中而影響到寶寶,因此哺乳期通常比較不會考慮使用助眠藥物。所幸,由於寶寶的睡眠時間還很片段,哺乳媽媽也需要配合寶寶多次的夜奶或是擠奶,加上照顧新生兒的體力是非常消耗的,大概會有幾個月的時間,哺乳媽媽多是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因此會有很強的睡眠驅力,意思是身體其實累積了足夠多的睡眠債來讓哺乳媽媽們「很想要睡覺」,所以趁著這股強烈的睡意,配合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放鬆策略、以及寶寶的作息時間,非常有機會替媽媽們爭取到更多的睡眠,而不需要單單僅靠藥物助眠。

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哺餵母乳的頻率降低、副食品的加入後,媽媽若服用助眠藥物後可有足夠的時間代謝藥物時,一般來說可以考慮策略性地使用助眠藥物,像是需要時才使用、固定用藥的種類、劑量與頻率、用藥後的餵奶計畫(不餵母乳、改餵配方乳等等),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適用的方式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這些更詳細的內容,請務必盡量地與你的醫師仔細討論,越細節、具體的計劃越好,才能讓哺乳媽媽才能夠更放心地餵母乳。

迎接新生寶寶固然令人喜悅,對於哺乳媽媽來說卻也是一個極大的壓力源,尤其是新手媽媽們常常在哺乳階段遭受極大的身心壓力,不論是生理上的脹奶痛、乳頭受傷、乳腺炎、擠奶等都不是別人可以幫忙分擔的,心理上的害怕、挫折、愧疚、無助、焦慮、憂鬱、甚至是憤怒等感覺更是可能讓哺乳媽媽們一團混亂,演變成雖然身體真的很累了,可是一點都放鬆不了、睡不著等等失眠的痛苦狀態,在此時更需要整個家庭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育兒生活不是只有哺乳而已,若是餵母乳已經成為媽媽的主要壓力源時,其實可以與家人討論不一定要餵母乳,讓媽媽得以騰出更多時間來照顧自己和寶寶。而哺乳階段的失眠也更適合透過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來改善,除了協助分析與整理失眠的原因之外,也能讓哺乳媽媽們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利用心理治療的時間得以稍稍喘口氣,讓自己的心情也好好的被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