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睡不著怎麼辦?」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陳宥楹
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睡覺時間明明到了,但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繼續躺著,看看自己能不能睡著。有的人會擔心一旦離開床舖可能就會更睡不著了!但這樣躺在床上「用力」想要睡著的結果,通常只是更睡不著!因為當你想盡辦法要睡覺的時候,這時候的腦袋一定是處於活躍的、一直在思考的狀態,那麼,自然無法進入到一個很放鬆或想要睡覺的狀態。
國外知名的睡眠專家Morin等人也在書中建議大家*-『如果躺在床上超過15分鐘還睡不著,就下床做些輕鬆的活動吧!』。目的在於讓自己的腦袋能處於放鬆的狀態,不要刻意想著要睡著這件事,反而有助於進入睡眠狀態,睡意自然會出現。
這樣做法的原理是和心理學中「制約連結」的概念有關。制約連結的意思是說,若兩個事件常常產生連結或是一起發生,那麼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習慣這樣的連結。也就是說,如果你躺在床上,常常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的狀態,那麼身體就會學習到「床」和「睡不著」是連結在一起的關係。這樣的情形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每次躺在床上就會容易睡不著,更加重擔心自己睡不好或睡不著這件事,這時腦袋開始活躍、不能休息,甚至感到焦慮緊張,反而會阻擋睡意的產生。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習慣在床上作很多事情時(例如:看書、看電視、講電話…等),那麼身體其實會分不清楚「床」究竟是要「睡覺」連結在一起,還是要和其他「需要清醒的活動」連結在一起,所以身體躺在床上會變得比較不容易入睡。
因此,在失眠的非藥物治療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行為改變技術便是建立「床」和「睡眠」的好關係,基本上我們會建議把床盡量只作為睡覺的用途(性行為除外),每次躺床一段時間如果還睡不著就先離開床舖,做一些讓自己感到放鬆的活動(註:放鬆的活動因人而異,可以是聽音樂、唸佛經或做一些睡眠心理師教你的放鬆訓練等等),等到有睡意才上床睡覺,這樣才能建立「床」與「睡眠」的好關係!優質睡眠自然會跟著你喔。
*參考文獻:
Morin, C.M. & Espie, C.A. (2003). Insomnia: a clinical guide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