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嬰兒期,孩童睡眠怎麼還是搞不定?

文/中原大學心理系 助理教授 詹雅雯

編輯/321小編

圖/Adda

 

許多爸媽在寶貝可以睡過夜後,應該都會想大喊『我出運啦!』,但事情真的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呀!隨著年紀發展,你會發現孩童的睡眠關卡真是變化多端呀!

首先,隨著大肌肉發展,孩童的移動能力提升,讓他們可以在入睡時間和半晚輕易地翻出嬰兒床或是爬上父母床鋪共眠,對彼此睡眠品質造成干擾。再來隨著認知的快速發展,孩童的學習和想像力提升,使他們對故事/影片內容中的壞巫婆、怪獸或是鬼怪產生懼怕,甚至有些孩子在經驗或理解生病與死亡後,會開始擔憂恐懼父母、家人離他而去,這些憂慮會增加夜間作惡夢(Nightmare)的頻率,因害怕惡夢而不敢睡覺或是拒絕上床。隨語言發展成熟後,他們更能清楚表達需求和意見,也常在睡前找各種理由(例如:肚子餓、想尿尿、要繼續聊天、再聽一個故事就好……)來測試父母的底線,一直推遲他們上床的時間、或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肯睡。

以上這些睡眠問題都可能損害他們的睡眠品質、壓縮睡眠時數,使孩童在之後的夜晚更易進入深度睡眠(註一),而誘發出夢遊、夜驚(指入睡1-2小時後轉醒大哭大鬧,對於父母安撫沒有回應,隔日也記不得)等類睡症(Parasomnia)症狀。研究指出若幼兒期就有入睡困難、夜醒難入睡的表現, 3年後追蹤會有高達84%的兒童症狀依舊持續或是更為惡化,因此更應謹慎以待、適時適當的介入與管理,才能避免孩子的睡眠問題慢性化。

 

至於幼兒的層層睡眠關卡如何順利破解呢?以下教您見招拆招的小撇步:

註一:深度睡眠被認為是個體對睡眠需求程度的指標,若白天運動量增加、白天清醒持續太長或是之前睡得不好,那接續夜晚的深度睡眠佔比就會上升、或是進入更深層穩定的深睡期,夢遊與夜驚好發於此深度睡眠階段,此時大腦會屏蔽外界刺激進入,所以父母安撫或是嘗試喚醒孩童往往徒勞無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