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午睡,寶寶聰明

文/臨床心理師 林郁秀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sleep20160608-01

你知道嗎?午睡不只對孩子的記憶能力發展有影響,更是攸關孩子「自我調節」能力發展的重要因子!——等等,自我調節能力是什麼東東勒?咳咳(推眼鏡),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孩子可以自己調整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困難作業」的能力,簡單說來,也就是「讓孩子可以策略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與孩子的認知能力、動機和自我評估能力習習相關,對於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或其他進階的學習發展更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在一篇於2015年發表在《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研究中,研究者Miller等人透過一些行為的觀察,探討了孩子是否午睡對於自我調節能力的影響。他們找來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在午睡(或沒有午睡)之後進行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認知作業(如拼拼圖),同時透過一些行為的觀察來看看孩子是否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這些行為包括:

1. 自我安撫行為:身體上的自我安撫行為,如吸大拇指、捲頭髮、咬指甲等。

2. 只專注在不合適的拼圖:固著於某些不對的拼圖,而忽略其他的拼圖

3. 干擾行為:如攻擊、大叫、打或踢

4. 負向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無法完成作業。

5. 堅持已經完成:把不對的拼圖放進去,堅持自己已成功完成作業。

6. 懷疑論:對錯誤的拼圖質疑。

7. 認知再評價:告訴自己不會做沒關係,「反正我也不喜歡拼圖啊!」。

8. 自我對話:將想法的過程說出來。

9. 請求協助:向大人請求協助或要求提示。

10.使用其他的策略:其他的問題解決能力,如轉一轉圖片等。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行為裡面有一些是能解決問題的自我調節策略(如策略6-10),然而有些卻是較無法解決問題的自我調節策略(如策略1-5)。而研究結果則發現,孩子有午睡的話確實在某些自我調節的能力上真的有差別!

例如,在質疑拼圖片有誤這一點上,研究發現有午睡的孩子顯現較多質疑與批判能力,而沒有午睡的孩子則顯現較多如自我安撫行為、只專注在不對的拼圖以及堅持已經完成(但明明做的不對)這幾點上。

因此,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即便是在小小孩身上,午睡也是孩子們各類能力發展的關鍵;不過,即便如此,家長們也不應該讓孩子有過長的午睡時間(根本是想偷休息吧你),否則容易導致孩子晚上不想睡、進而破壞生理時鐘的規律性。此外如果孩子不想睡午覺,家長們可以參考之前寶寶該怎麼睡,才能一暝大一吋?(上),來幫助孩子在午睡時間好好休息喔!

參考文獻:Miller AL, Seifer R, Crossin R, Lebourgeois MK. Toddler’s Self-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a Challenge Context are Nap-dependent. J Sleep Res. 2015 ;24: 279-28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