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人的睡眠和她的情緒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林俊成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因為工作不時地需要南來北往,我總習慣在安靜的車廂中讓腦袋放空,享受難得的清閒。不過,在某次的午後列車上,前座婦女突然傳來的尖叫聲卻揭開了我接下來要說的,一連串離奇故事的序幕。
在那班編號002431的午後列車上,列車長一如往常地在每個車廂口用不算大的音量「請各位乘客出示車票」,以最輕微的方式將車廂裡或神遊或打盹的旅人的意識拉回他們口袋裡的車票,除了前座那位熟睡的中年婦女以外。
列車長禮貌性地一邊輕拍婦女的肩膀一邊說:「小姐,不好意思,我查票一下」。睡夢中的她被喚醒後,平靜的臉瞬間變得扭曲,彷彿失去了理智般開始大聲尖叫:「你沒看到我在睡覺嗎?我昨晚整夜沒有睡,好不容易睡著了,現在被你吵醒;我不給你檢查票啦!你不查票會死呀!」
身為一位鑽研睡眠醫學的臨床心理師,我當下就推斷出她的情緒不穩應該與她的失眠有關。此時,從我的背包中卻忽然掉出了一疊神秘的文件,那是一份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報告,但我卻不記得這份報告是在何時、又是如何放進我的背包裡的。我把這份報告摘要如下:當睡眠不足時候,很容易就會啟動大腦杏仁核、腦島皮質等部位;這些區域專門處理情緒,因此當這些腦區過於活躍,就容易增強焦慮情緒,讓人感覺到焦躁(註一)。而該團隊的研究也發現,當睡眠不足時,大腦所出現的變化與焦慮症患者非常類似。有的人天生就比較容易出現焦慮特質,這種人若睡眠品質不佳,可能知覺到的焦慮感受會更容易放大。
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一開始特別強調午後的列車,難不成中午的陽光與這個尖叫的女人、憑空出現的研究文件有什麼神秘的關聯嗎?
在柏克萊大學的那份研究中,他們讓受試者在中午12點觀看一系列的正向(快樂的)及負向(恐懼的、傷心的、生氣的)情緒表情圖片,然後評定這些圖片的對其主觀的情緒強度;其中一半受試者必須保持清醒直到下午,另一半的受試者則有90分鐘的午睡。接著在當日下午5點,這兩組受試者都被要求再次評定這些正負向圖片的情緒強度,結果發現沒有午睡的這一組,評定恐懼及生氣圖片的情緒強度明顯增強;而有午睡的這一組,對於恐懼圖片的情緒強度下降了,而對於快樂圖片的情緒強度明顯增強。除了這些對圖片的知覺改變外,受試者也伴隨著主觀的情緒變化:有午睡的受試者降低了負向情緒感受,而沒有午睡的受試者則報告較少的正向情緒感受。這樣看來,午睡似乎是一個調節情緒的開關,使我們降低對負向情緒的敏感度,並轉變為對正向情緒有較高的感受度。
看到這裡,我終於瞭解在這午後列車上的離奇事件存在的意義了:整晚失眠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是因為發生在女性身上而變得更容易歇斯底里,而是人在白天會隨著時間的增加,開始對負面情緒特別敏感(註二)。
好啦,其實這事件一點也不離奇,那班午後列車的編號也不是什麼002431,但這位婦人的失態,是因為失眠帶來的焦慮,加上午後班車造成的午睡困難,無形放大了負向情緒,也從這個故事來告訴大家,若你有容易脾氣暴躁愛生氣的症頭,下午3點以前30分鐘內的午睡,可以減少疲勞的累積,也對維持好心情有幫助喔!
註一:Goldstein AN, Greer SM, Saletin JM, Harvey AG, Nitschke JB, Walker MP. (2013) Tired and apprehensive: anxiety amplifies the impact of sleep loss on aversive brain anticipati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3(26):10607-15
註二:Gujar N, McDonald SA, Nishida M, Walker MP. (2011) A role for REM sleep in recalibrat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human brain to specific emotions. Cerebral Cortex. 21(1):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