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到了,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

文/中崙諮商中心/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周舒翎 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小編
圖/Hannah Chen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
還記心理師我小時候常在電視分級制度沒那麼嚴謹的年代(小編:周心理師你洩露你的年紀了),最愛跟著家人一起看著鬼話連篇的靈異照片,或是司馬中原先生講鬼了。不管在哪個時代,大人的「鬼話連篇」都常常被用來當作嚇唬教育小孩子的手段;而只要到了鬼月,小朋友們更容易感染大人們敬畏鬼月的氣氛,增加對鬼神的不安。

孩子在學齡前因認知功能尚未發展成熟,對於許多靈異情結的虛實無法分辨,所以很容易就在白天引發情緒的不安,然後在夜裡重新經歷這樣不安的情結,形成惡夢。小學階段,孩子也許在白天時可以在大家面前堅強不怕,但到了半夜一個人、意識控制能力不佳時,很容易將靈異形象加以變化而融入自己的夢中,進而引發夢魘,造成更大的焦慮。就算是到了青少年時期(甚至許多成年人也是),許多人還是可能因為對於鬼神的敬畏或不了解,容易將白天所聽到靈異故事化成夜間的惡夢,使得恐懼的感受在內心縈繞不去。
「惡夢」大部份發生在俗稱「作夢期」的REM快速動眼睡眠期。在這階段的夢境情緒張力較大,而白天具有明顯壓力的人也會有較高的作夢比率。當孩子出現夢魘時,最重要是長輩的安慰及支持,用理解的態度安撫他、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夢,而你會在身邊保護支持他。
有些小小孩子會期待你躺在旁邊陪他睡或是到父母的床上睡;這樣子的情況偶爾幾次可以,但別讓它變為一種習慣。讓孩子能養成自己安然入睡的流程是重要的,所以安撫的時間最多約30分鐘,勿造成年幼孩子過度的依賴,但也不需過度的嚴格,或流於道德勸說,例如「男孩子應該要勇敢」,或「隔壁小明5歲都不怕了,你7歲怕什麼?」這樣的安慰法只會適得其反,而鼓勵及成功經驗的建立將有助於克服恐懼,例如「試試看,我就在隔壁房間陪你」或「你好棒好勇敢喔,今天繼續努力喔!」。(小編:隔壁小明5歲就不怕了嗎?小編到現在都還怕啊…)
大部份的孩子在5~6歲之後,惡夢的頻率會減少。如果孩子持續出現惡夢而造成夜間睡眠不穩定,建議可請教專業的臨床心理師協助;一來可以區分其睡眠疾患的成因,二來了解其生活中的壓力來源,才是完整地克服孩子睡眠困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