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不要再想著要睡好睡滿了
文/台北榮總桃園分院 精神科 陳琬渝臨床心理師
編輯/英國Durham大學人類學博士 汪怡君
夜間失眠會在白天對身體的各種功能造成影響,早就是老生常談了。無論是記憶、學習效率、或是免疫力,睡眠不足都容易對身體的正常運作造成威脅,甚至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讓人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在各種報章雜誌(以及近來從父母親的電子信箱轉戰Line群組的轉寄信件)的報導與渲染下,「晚睡對身體不好」終於趕上了「晚婚對社會不好」,成了父母對孩子最常使用的問候語。而在長輩之間彼此贈送的,也從「託朋友買的人蔘」變成「託朋友買的褪黑激素」。時代的進步總是會在這種小地方流露出來。
正因為大眾對睡眠健康問題日益重視,睡眠科學家們才發現這種對睡眠的「信念」也會影響睡眠品質,甚至有可能導致失眠的惡性循環。不僅如此,最近國內一篇研究(註一)也指出,主觀覺得自己晚上睡眠不足的人,傾向隔天會有比較多的負面情緒。該研究以十名男性、三十名女性為對象,發現在這群平均年齡四十三歲的失眠受試者身上,他們自己主觀感覺的睡眠狀況,與客觀儀器測量的實際睡眠狀況不太一樣。在大部份的情況下,受試者主觀感覺到的睡眠狀況都比客觀儀器測量的睡眠狀況來的差,有時候儀器測量到受試者晚上睡的品質較差,但隔天的情緒也不一定會變得更加負面。反而是當受試者越是主觀地認為自己睡不好、並一直去注意他們晚上睡不著時身體會很緊繃、頭腦轉很快停不下來,或是在醒來時一直去注意是不是有疲累感、或去想昨晚是不是睡不夠或睡眠品質不好,甚至在白天時一直去想睡不好會影響到工作表現或心情,此時就越容易有較多的負面情緒。簡單說來,這個研究結果帶給我們的啟發就是,睡眠是無辜的睡眠不足可能會影響隔天心情,但更重要的是,對睡眠的「不當信念」(例如想著「今天晚上會不會睡不好」或是覺得「睡不滿八小時該怎麼辦」),以及在睡不著時一直去注意身體緊繃、頭腦轉的很快,在白天時一直去想睡不好會影響到工作表現或心情,不僅有可能造成失眠的惡性循環,更容易在睡眠不足後所產生的負面心理上火上澆油,讓你的心情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喔!
註一:陳琬渝(民102年) 以失眠的認知模型探討失眠患者每日的睡眠與情緒狀態的關聯性。政治大學心理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