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兒失眠哉?不想睡哉?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醫院親子諮詢室 林郁秀 臨床心理師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sleep20160725-01

除了大人會面臨失眠的問題,大家可能會納悶的是,小小孩也會有失眠的問題嗎?

「失眠」通常是我們進入青春期後的產物,小小孩的睡眠問題,其實應該說是「就寢時間」的問題。本質上,小小孩在就寢時間發生的睡眠問題其實和「失眠」不太像——前者是不想睡卻非得睡,後者是想睡卻睡不著。

在睡眠的領域裡,對於這種因為環境或照顧者對於孩子設限不足,而造成孩子睡眠時間的規則沒有被建立、孩子變得越來越想辦法晚睡或甚至拒絕去睡覺的狀況,我們稱之為「設限不足的睡眠問題」(limit-setting Issues)

孩子總是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的;對一些孩子而言,睡眠就等於是剝奪他們探索世界的時間。由於他們尚無法理解睡眠對大腦成長發展的重要性,照顧者可得好好辨認孩子逃避睡眠的策略:他們會嘗試延後睡眠時間,跟照顧者說「我再看一集卡通就好!一集就好!」、「媽咪~你再唸一遍這個故事!我還想聽」(即使已經唸五遍了!);或是已經躺在床上還跟你說「爸比~我還想喝一杯水」、「媽媽,你再抱一下我!」;或是直接和父母說「可是我還不累啊!」,然後某些父母就會臣服於小寶貝的小小小要求,接著,這些小小小要求就會累積,變成長長的入睡歷程。

另一種形式的就寢時間的問題則發生於,照顧者沒有在睡眠習慣裡面設限——例如孩子在寢室或在床上仍可以打電動;或是關燈了依舊可以繼續看電視等。(照顧者如何建立睡眠的慣例,我們曾在《寶寶該怎麼睡,才能一暝大一吋?》(上)(下)中介紹)那麼如果孩子出現就寢時間的睡眠問題,具體而言,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1. 回到基本功,重新建立清楚的就寢規則:睡前進行一些活動,來明確地告訴孩子要準備睡覺囉!這些活動包括換睡衣、刷牙等。同時,照顧者也應學習辨認什麼樣的行為是睡前的適當行為(躺在床上)或不適當行為(千呼萬喚爸媽來)。

2. 忽略任何關於要睡覺或抗議的言語:當小小孩在睡前說「可是我又還不累!」或「我不想睡!」時,父母應該避免和孩子討論或爭辯該不該睡覺這個問題,因為這會增加彼此的情緒張力,放大了就寢時間的問題;父母應該冷靜、溫柔且堅定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還想玩不想睡,但現在就是你的睡覺時間,該睡囉!晚安!」

3. 在孩子想睡但還沒睡著時將他們放到床上: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獨立地睡著。

4. 看孩子的時間點:當孩子在哭鬧時,可以去房間看看孩子,但時間必須簡短(小於一分鐘)。這個看看孩子的行為只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其實都在,讓孩子感到安心,而非要增強孩子的就寢時間的問題。

5. 使用正向回饋的系統:例如,在孩子表現正向的睡眠行為時,父母可以給予貼紙等小小的獎賞。這個獎賞的規則必須是很一致的,而且必須立即的給予(例如起床後馬上給〉;在孩子累積了一些小貼紙以後,可以給孩子比較大的獎賞。不過,獎賞的制度必須根據孩子的發展年齡去制定,例如比較小的孩子就可能需要比較頻繁的獎賞,且也比較需要著重在次數,而非連續幾天的達成。此外,這個獎賞制度在一開始就必須告知孩子,且必須對規則有清楚明瞭的解釋,才能增進孩子對於這個制度的投入程度。

6. 善用「就寢時間卡」:父母可以製作幾張「就寢時間卡」,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幫你做了幾張就寢時間卡,這個卡的使用規則是只要你想離開床、想再問一個問題、想再說一個故事等等,每一個要求都會用掉一張卡;如果所有卡片都用掉了,那就代表你真的得上床睡覺而且不可以離開床了!而且不能再做任何要求了!所以啊,你可能要學會在真的重要的時候使用這些卡,而且如果你在隔天早上這些卡片都有留下來,爸爸媽媽也會再給你額外的獎勵喔!」這種就寢時間卡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權的觀念,也讓他們學習,有時候小小地忍耐一下,可以獲得更大的好處。

就寢時間卡範例圖

7. 對於就寢時間的堅定態度:一旦規則被建立起來,父母應盡可能地維持並一致地遵循這個規則系統。

參考文獻: Mindell, J. A., & Judith, A. O. (2015). A Clinical Guide to Pediatric Sleep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Problems).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圖片來源:http://babysleepwhisperer.com/wp-content/uploads/2015/10/bedtimepass.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