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請不要放棄治療

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耀東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20161130sleep-01

門診常遇到一些老人家,總是篤定地堅持自己「沒有睡覺」;其中,有一位個案在初診時便直接告訴我:「你一定要幫忙我讓我睡覺……我過去一整年只睡了『三百六十五個小時……』」。

多麼奇特的一句描述啊!其實,他想表達的是他「每天睡不到一個小時」,但眼前的這位老人家卻不像一般失眠者般精神不濟,反而神采奕奕,說話中氣十足。我望了一下一旁陪同前來的家屬,家屬立刻補充道:「我們都已經聽到他在打呼了,叫醒他後,他卻一口咬定自己根本沒有睡著,說自己只是閉目養神休息一下而已……怎麼講都無法說服他,我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在面對類似這種個案時,我的腦中常會閃出「妄想」兩個字,然後打上一個問號。「妄想」的精神醫學定義為:「一種不理性、與現實不符且不可能實現但堅信的錯誤信念。它包括錯誤的判斷與邏輯推理。即使把事實或已經被完全論證的理論擺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難動搖他的信念」。若從這個定義來思考,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並維持了整整一年,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狀況,但個案卻無視諸多旁人所觀察到的事實,反而對其深信不疑,這難道不是一種妄想症狀嗎?於是乎,我想起坊間似乎有越來越多診所醫師會針對這種症狀開立「思樂康(Seroquel)」這件事。

思樂康屬於一種壓抑精神症狀的精神科藥物,在學理上確實是具有控制和減少妄想症狀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個有名的副作用:嗜睡。於是乎,對於上述那一類失眠主訴的個案,使用思樂康好像變成一種「摸蜆仔兼洗褲」(編按:一石二鳥的意思喔!)的雙重好處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而且所有精神科專科醫師都應該還會大聲疾呼:請不要這樣子濫用精神科藥物!面對這種狀況時,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其所能地,威脅、利誘甚至恐嚇個案:「趕快改變你的錯誤認知吧!不要再執迷於『要睡滿多少小時才是真正有達到需要的睡眠量』這個錯誤的概念」。須知道使用安眠藥物已是非不得已的情況,若還需要使用到抗精神病藥物才能讓個案產生「我有睡著」之感受,那更是罪過到需喊聲「喔密陀佛」了!

然而,這樣的信念往往都是根深蒂固在患者心裡,絕非一兩天或一兩週就可以調整過來的。但,在門診面對如排山倒海而來的患者時,一位臨床醫師又有多少時間能花在單一個案身上,使出渾身解數、畢生絕學來試圖改變其錯誤的睡眠觀念呢?因此,針對長期失眠、依賴助眠藥物的患者,目前國內外的治療指引都把「認知行為治療」視為失眠的第一線方法(請見《失眠?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安眠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有效>速效」》)──也就是,透過有系統地分析你的失眠原因、學習想法跟行為、情緒,利用助眠的方法,逐步減少助眠藥物使用。你會發現,三、四週後,想法與情緒已經慢慢地不再隨著那小小的白色藥丸起起伏伏。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已經被藥物給綁架,或是周遭有類似情況的親友時,請趕緊至各大醫院的睡眠中心,與心理師預約失眠的諮詢與治療吧!



在〈“施主,請不要放棄治療”〉中有 2 則留言

  1. 李宜蘭表示:

    剛開始失眠時有去睡眠中心問過,但他們回復,睡眠中心是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後來有去睡眠中心上過放鬆課程,但效果不明顯,目前在雙和醫院治療失眠一段時間,但一直都沒有效果,只是一直換藥方,

    • 睡眠321表示:

      您好,如果您已經參加過放鬆的課程,也已在使用助眠藥物,但睡眠改善的情形仍不明顯。
      顯示您的睡眠問題可能不只是單純太緊繃或是焦慮引起,而是可能在想法或習慣等層面都在影響著您的睡眠。
      建議可以至附設有心理師的睡眠中心,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諮詢,透過專業的協助找出您失眠的原因來做調整。

發佈回覆給「李宜蘭」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