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該怎麼睡,才能一暝大一吋?(上)

文/政治大學睡眠研究室 林郁秀

編輯/321大編與小編

圖/Hannah Chen

sleep20160315-01

在台語的歌謠裡,常用「一暝大一吋」來形容嬰幼兒的孩子在睡眠中的快速成長;這句詞雖然主要是形容孩子在生理上的成長,但更重要的是,在睡眠中,嬰幼兒的腦部神經也在快速地生長及發育,因此睡眠對於孩子而言不僅僅是一種「休息」,更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發展活動」。多數的孩子在兩歲大時會將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睡眠上,而整體來說,一般人的童年期有大約40%的時間都在睡覺。

然而,常常有一些父母對於嬰幼兒生理時鐘的建立感到困擾。我們都知道生理時鐘或睡-醒的循環會受到光線的影響,而嬰兒生理時鐘的建立常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發展完成。一般的新生兒大約需要花費六週的時間才能發展完成,而大多數的嬰兒在三到六個月即可建立一個規律的睡醒的睡眠週期。因此,了解嬰幼兒的睡眠基本機制和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良好且適應的睡眠週期,也能確保孩子的身心發展都能「一暝大一吋」。

通常,嬰幼兒的睡眠主要分成兩種階段:

非快速動眼期(安靜的睡眠階段,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在此階段,血液對肌肉的供應會增加,能量重新被補給,組織的成長和修復也在此睡眠階段發生,而對於成長發展相當重要的荷爾蒙也在此階段被釋放。

快速動眼期(活動的睡眠階段, Rapid Eye Movement, REM):在快速動眼期的階段,嬰孩的大腦開始活化,並開始有做夢的現象發生。因為肌張力的下降,身體會處於靜止的狀況,但呼吸和心跳則會變得較不規律。

「對嬰兒來說,這兩種階段大約各佔了他們睡眠的50%,而一個睡眠的循環(一個非快速動眼期到一個快速動眼期為一個循環)大約是50分鐘。在孩子六個月大的時候,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則會減少至30%;而在學前的年紀,孩童的一個睡眠循環則會增加至90分鐘左右。

階段一:新生兒的睡眠 (1-2月大的嬰兒)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人生目的就是睡覺,而他們的睡-醒週期則通常都是受到肚子餓或換尿布等生理需求的影響。新生兒通常每天需要花上10.5到18小時睡覺,而且呈現一個不規律的模式,有時睡眠只持續幾分鐘就醒來,有時候又可以睡上幾個小時。由於睡-醒的時間總是無法和父母的睡眠時間好好搭配,因此這時期通常也讓爸媽最感崩潰。不過在這個階段,新生兒的睡眠相當具有「活動性」——雖然他們睡著,但仍會有許多動作,像是有時會抽動一下他們的小手和小腳、微微笑或有些吸吮的動作。

新生兒會有幾個方式來表達他們需要睡覺了;除了會顯得比較焦躁外,寶寶們有時會哭泣、揉一揉他們的眼睛,或一些顯示他們已經想睡的個人動作。當新生兒出現這些想睡的動作時,最好將他們放在床上。當「睡覺」與「床」之間的連結與習慣形成以後,他們便更有可能快速入睡,最後也會學習如何讓自己睡著。同時,爸媽也可以利用光線、聲音,或是多一點互動來幫助他們練習在白天睡得少一點,而當晚上睡眠的時刻開始接近時,則要漸漸地讓孩子的環境變得更暗以及安靜、減少孩子的活動,幫助孩子更容易進入睡眠的狀態。

幫助新生兒入睡的小撇步:

● 觀察孩子的睡眠模式,注意寶寶在想睡的時候有哪些徵兆。

● 當孩子覺得有點昏昏欲睡時,把孩子放在搖籃裡。

● 在孩子身邊放上毯子或其他軟物。

● 盡量增加晚上的睡眠時間。

本文改寫並參考以下網站:
http://www.sleepforkids.org/html/habits.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